目前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想谈三点:
第一, 重视产业互联金融的发展
第二, 建设数字信用的基础设施
第三, 发展场外股权交易市场
大家都知道,过去20年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交互、交流问题,连接了平台与个人消费。发展到“互联网+”,其意义在于连接服务,就是从企业到平台再到用户,使商品与服务快速到达消费者,而方兴未艾的产业互联网是连接不同行业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不同的工厂,将用户需求高效转化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用户。
制造业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每一个企业的不同子公司、不同的工厂,包括订单、设备、物流,仓单,发票等都可以数字化,当这一轮发展深入到产业中,就是人们常讲的智能制造,或者数字供应链。
一些发达国家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应用比我们要快,而我们在零售和消费领域比他们更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有效融合,为创造新业态拓宽了发展空间。这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公司业务长期以来是非标准化的,非标业务怎么运用数据化?
由于企业现在数字化程度不高,所以银行对公业务很难做到标准化,所以只能做非标业务。未来通过产业互联网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解决贷款信息不对称和风控的问题,还可以改进对公的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和资金归集,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所以我认为产业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供应链金融,而是围绕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改进人财物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产业与金融共赢。
所以对于银行的运营模式,特别是对公业务,是一次深刻变革与转型,需要再上新台阶。总之,银行数字化转型要与产业互联网经济连接起来,这将会有很大的作为。
应当看到,目前不少企业存在“数字化应用不理想”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需要投资,但他们面临困难。比如要把仓储的信息全部数字化,需要安装传感器,对于一个小企业也是成本负担。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些成本能降下来,有些还降不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是支付不了的,这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实际的困难。但是只有上下游全连起来才能起作用,一部分有、一部分没有是没用的。这时候,无论是横向的平台还是垂直的平台就能起到作用。比如,有的企业没钱,平台可以来垫资给装一些传感器。
所以产业互联网要重视平台的作用,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平台,比如做汽车细分领域的,对企业零部件上下游有深刻的理解,把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的数据都可以整合,整个贯穿起来,才能逐步发挥效益。
肖钢表示,在发展产业互联网基础上,要构建数字信用的基础设施。
第二个问题跟我们密切相关,建设数字信用的基础设施。这是个新的概念。大家知道,建设诚信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依靠数字化转型,对于解决全社会的信用有极大的帮助。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函证业务主要通过第三方核实有关信息,比如对银行每笔2000万以上的贷款,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一笔一笔去核对的,要给借款企业发函,企业拿钱去干嘛了?现在经营状况如何。对与企业的进货方或销货方也要发一个函。整个流程解决的是信息真实性问题。如果用数字化来解决,且不得更改,那信用就有了。
再比如,我们每个单位都有公章,什么事都需要盖章。将来印章全部数字化这是没问题的。我们的商业汇票为什么不发达?因为商业信用不好,只能靠银行承兑,这样才值钱才能流转。过去假票很多,企业的信用不好,将来如果企业签发的商业发票、汇票全部都数字化,就有利于防范作假问题。
再比如仓储、物流中的单据、增值税发票等等,这些都数字化之后,就可以奠定一个数字信用的基础——利用数字技术来增进社会诚信。是的,将来还会存在作假问题,但有多方面、多维度的的校验体系,还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技术,即使作假也很容易查出来。
只要数字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健全了,企业和银行都可以受益。很多核心企业越来越感到信用的重要性,信用就是财富,是最值钱的——诚信体系不健全,供应链以及供应链金融都不好做。这个体系健全了,银行的信用放款就会增加,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每笔贷款金额才能扩大,整个生产经营会随之发展。
第三个,数字化帮助建立场外股权交易体系
我国企业数量庞大,到交易所和新三板上市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企业股权透明度不高,很难流通。如果股份数字化以后,就可能增强透明度,使它们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分割性,就可以增加其流动性,这就为探索长期困扰场外股权交易的解决方案开辟了新的思路。
这个市场规模极大,未上市未挂牌的企业股份,因为都是非标的,流动性也很差,如果实现股权数字化,对于消除各地投融资者信息不对称,促进股权流动将会起重要作用。
数字化股权,可以流动、转让,也可以质押贷款,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
综上所述,我对数字化是非常憧憬的,它能为金融业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