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这对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受迫式的数字化转型,这种变化揭示了继往开来、长远变革的趋势。这个结论我有三个点的依托:
过去大家总说“世界是平的”,现在新的数字化对等网络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之后,平面的世界可以被折叠,长距离可以变成短距离甚至零距离,生硬的文本往来可以升级为柔软的云端交互。前些天北京气象局预报有暴雨,建议大家在家办公。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机制上的变化,基于对等网络的链接机制联立,暴雨可能会影响直接的生产,但不影响办公、开会、讨论问题。
我把信用机制分类两类,一类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信用,第二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信用。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数字信任机制将解决你是谁、所有权属于谁、指挥权归于谁的问题。比如说我的汽车,是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它归属于我,但是指挥权到底在不在我手上?这些方面,我们其实刚刚开始起步。
过去,企业一般通过规模化经营来提升获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比如我们希望把银行做大,工行要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一、宇宙第一,我们的两个能力:获客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通过规模化来获取的。现在不一定了,我通过技术创新同样也能获得。所以,成功的技术创新也能创造竞争优势。
比如有很多新的银行,新网银行、微众银行,都在走这条道路。我觉得这种基于技术能力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以后,可能会跨越规模。
我们看到,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多非常现实的挑战,我总结有四点:
第一, 区块链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谈到区块链技术,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区块链的数据库、P2P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相对成熟,但必须进一步达到集成应用的新要求。这是需要提升的。第二个方面是区块链本身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有待完善。尽管现在炒的非常热,但我仍然认为区块链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目前各个国家都没有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第二, 核心数字技术短板有待补强
比如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区块链应用项目大多采用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适应性调整开发。
而且,到现在为止,我们大多数的操作系统是依赖国外的,比如我们银行用的是window的系统,改掉它谈何容易。还有,目前我们使用很多的开源程序多数是依赖国外开发的,势必导致技术依赖风险。
我认为,数字技术平等是数字经济平等竞争的基石。如果说我们在技术上比人家弱,不能够掌握核心的技术,那怎么跟人家在数字经济上进行平等的竞争呢?现在美国“掐”华为,“掐”抖音海外版,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所以,我们还存在比较大的技术短板。
第三,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有待再平衡
其实这40年我们在金融改革开放、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到现在仍然应该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警惕,为什么?因为美国仍然把握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权,美元仍然占据全球货币霸权的地位。美元在国际货币支付中的比重超过40%,欧元占比超过30%,人民币大概2%还不到。
并且,美国高度重视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保持美元的全球货币霸权地位。大概一个多月前,美国众议院的金融委员会开了一个咨询会,美联储主席说,如果说数字货币将会在未来的经济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那美国就不能够缺席,美元也要占据霸权地位。
另外一个,可能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就是Libra。Libra如果获得美国等批准,可能成为可以覆盖全球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超主权数字货币。
第四,数据孤岛有待穿越
我国长期实行的以表格为中心的统计体系,导致制度性的数据孤岛。比如说,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数据、海关的数据、人民银行的数据都没有打通,甚至人民银行的数据跟银保监会的数据也不一定是一致的,这就是制度性的数据孤岛。
这几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数字信任机制的建设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也产生了个人信息滥用和技术性数据孤岛的问题。
比如,百度所拥有的数据里,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属于公共数据,还有一些属于个人的信息数据,对这些数据应该怎么界定?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可控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竞争优势。
未来应该怎么办?我简单提四点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占领数字技术的高地,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端人才领军的创新型科研机构、核心企业,我们过去的科技投资也投了不少,但是很多投资愿意投给设备或者物,而不是人。
培育数字金融核心竞争力
这个很重要是为什么呢?
这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民营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有很大的爬坡,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坦诚的说,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国有企业能够超过华为。我觉得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应该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机会。
拿银行举例,一个大银行跟一个小银行同时看到了一个市场机会,大银行开始进行研发,立项到研发,一个月过去、三个月过去,小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很快出来了,大银行还在走流程。所以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很难能够让国有企业做得更好。
我们必须培养数字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有几个观点:
⚪ 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
⚪ 金融业数字化变革呼唤制度创新
⚪ 数字金融势必进一步强化金融的全球化
⚪ 数字技术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资源,数据是财富,数据是竞争力。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延展性,决定数据的价值。
所以我们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穿透行政性数据孤岛,实现公共数据的共享。比如打通我刚才提到的海关的数据、工商行政管理的数据、银行的数据、银保监会的数据,还有公安部门的数据等等,把它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统一的共享数据系统。 第二件事,穿透局域性的数据孤岛,建设专业化的数据库。比如说在医疗方面,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数据库来共享这种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发挥它的价值。
新基建,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数字化技术的新的基建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所需的周期更长一些。我们应该求之更优,求之更好;不宜求之过急,求之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