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15号,清华高端金融讲坛与国际金融论坛第一期学术对话会在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CCFR)和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办,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协办。论坛以“美国养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为主题,特邀国际金融论坛学术执行委员、太平洋养老金协会前首席执行官玛莎·万德伯格博士(Marsha Vande Berg)就中美养老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做了主题演讲。清华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李稻葵教授就现实问题与万德伯格博士进行对话。本次论坛由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何平主持。清华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高建教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霍学文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由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何平主持。

在演讲中,万德伯格博士首先阐释了自己对养老体系的理解,指出要建立社会安全网,最重要的在于完善社会保障网。她将安全网比作三条腿的凳子,开始的时候凳腿长短不一,需要修缮,而用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一条腿磨损,所以时刻需要我们的关注与调整。这也正是政府面临的挑战,表面的承诺仅占10%,背后的90%是落实,落实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美国的养老体系已经走过曲曲折折80年,却仍面临赤字危机、融资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成为业界和公众长期以来议论的焦点。而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老龄化问题也对未来的养老体系构成了新的挑战。在未来,保障资金来源、完善保障体系、重绘体制蓝图将是大势所趋。
随后,万德伯格博士与清华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系李稻葵教授就养老保障体系的中美差异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李稻葵提出,蓝图的重塑可能意味着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子女的赡养义务可能被政府的保障所替代,因而子女义务与社会保障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取舍。对此,万德伯格表示,传统根植于文化,代际关系只关乎个人的认同,并非立法或体制所能左右。况且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二者也并无此消彼长的现象。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双方各抒己见,台下观众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来自不同领域的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发问,将中美养老保障体系放在两国社会及国情的背景下对比分析,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作了进一步探讨。正应了万德伯格博士“三腿凳”的比喻,“磨损”与问题不会永远消失,未来关于养老体制的讨论也不会停止,而本次金融论坛无疑是修缮“三腿凳”,重绘社会保障体制蓝图的一次深刻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