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9号,美国大选结果刚刚“出炉”,清华金融高端讲坛适时推出“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格局”研讨会,诚邀国内顶尖的国际关系专家,共通探讨”特朗普时代“将给世界,特别是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本次活动特邀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张清敏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美籍研究员陈小帅参加对话,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世民学院院长李稻葵教授主持对话。活动由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CCFR)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联合举办。


李稻葵教授首先请美籍的陈小帅先生分享一下美国民众对大选结果的看法,陈小帅以”父母离异“比喻其对特朗普当选的失望程度。

随后,贾庆国教授简要介绍美国大选的各地区投票情况,认为特朗普当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社会正在分裂,在全球化的进程过程中,精英和草根之间的裂纹越来越大。在分析特朗普当选的因素时,贾庆国教授强调FBI调查希拉里邮件门事件对投票格局有着较大影响。阮宗泽博士就英国公投和美国大选提出自己的看法,两次"黑天鹅事件"说明英美存在着特殊关系,两者有着共振关系。他指出我们之所以对结果如此的意外,是因为我们掉入了民意调查的陷阱,存在着过度解读的倾向。时殷弘教授着眼全球,概述美国、俄罗斯和土耳其政权的政治进程,认为民粹主义、本土主义、民族主义倾向现如今在全世界极其风行。通过对比熟悉的世界和现如今的全球格局,时殷弘教授认为我们熟悉的世界已经发生改变,或者正在发生改变。在提到领导人的个性和风格对政策的影响时,张清敏教授分析,领导人的政策受到两方面限制:一是个人经历,如果一个人从事很多的外交经历,他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去选择政策;二是制度因素,竞选的特朗普和作为总统的特朗普应该有差异,美国政治制度会限制特朗普,承诺不能够完全付诸实施。
之后,几位专家、学者就美国大选之后的中美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阮宗泽教授论述了尼克松访华破冰事件对世界格局的意义,从历史上看,中国跟共和党打交道,往往能创造一些奇迹。但是时殷弘教授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特朗普的根本意识形态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政治家竞选的具体诺言和上台之后的政策有着很大差别。对美国大选之后的中国来说,最要紧的事情还是经济,搞好经济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重大压力和挑战。在影响全球秩序的因素问题上,贾庆国教授就南海问题、韩国萨德导弹问题和朝鲜安全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清敏教授在谈到两国关系时强调政府的作用,认为需要政府通过外交各方面的渠道加强沟通协调。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双方各抒己见,台下观众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踊跃提问。在关于美国历任总统对美国大选的看法、美国大选之后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奥巴马政府的措施效果和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前景展开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完)